不止400億美元,台積電被「坑」慘了
作為芯片制造巨頭,台積電怎麼也沒有想到有這樣的局面,2023年資本開支不僅沒增加,相比2022年還削減了80億美元之多。
事情還得從芯片規則被修改說起。
華為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每年給台積電貢獻約400億元的收入,還在快速增長中。結果美卻多次修改芯片規則,限制台積電出貨,導致其失去了華為訂單等。
數據顯示,台積電六成收入來自美企,美又拿出了高額補貼,台積電宣布在美投資120億美元建廠,美承諾給台積電高額補貼。
隨后美又要求更多芯片在本土生產制造,台積電又宣布增加在美投資,并新建3nm芯片生產線,計劃2026年正式投產。
消息稱,台積電在美建設4nm/3nm芯片生產線,共計投資超400億美元,美補貼超過160億美元。
但結果卻讓台積電十分意外。
台積電大舉在美建廠,卻沒有獲得更多來自美企的芯片訂單,營收已經連續多個月下滑;
美借助補貼的名義,又要求台積電交出晶圓、芯片等數據,還要交出超出預期利潤的75%,這相當于為了補貼,台積電要拱手讓出核心數據等。
于是,劉德音宣布延遲在美量產4nm芯片,并宣布暫停申請補貼。
但外媒卻表示,台積電被慘了,損失不止超400億美元,才導致台積電出現一系列變化。
首先,台積電在美建廠再生變,投資或打水漂,
台積電原本計劃2024年在美量產4nm芯片,如今已經延遲到2025年,至于3nm芯片工廠是否會延遲,目前還沒有準確的消息。
但台積電已經要求設備供應商,延遲交付高端半導體設備,并計劃將2023年的資本開支定在280億到300億美元之間。
台積電年初曾表示,資本開支主要用于工廠擴建和先進工藝的研發,如今,資本開支大幅度削減,而台積電又宣布根留台灣,啟用新的全球研發中心,2025年量產2nm芯片。
這意味著台積電在研發方面的投資不會減少,用于建廠的投資將會受到影響,更何況,劉德音已經宣布延遲在美量產4nm芯片的時間,等于建廠延遲了。
其次,台積電收縮投資。
張忠謀反對在美建廠,稱美缺少相關芯片產業鏈和芯片人才,但台積電宣布在美建廠時,承諾會帶去相關芯片產業鏈。
但最新的消息稱,即便是台積電在美生產制造先進工藝的芯片,這對美半導體制造行業也沒有什麼好處。
因為在美生產的先進工藝芯片,都需要運回台灣進行封裝測試。
張忠謀曾表示,台積電一半的先進產能可能都會轉移到美,結果台積電已經決定將18工廠作為5/3nm等芯片的主要生產基地。
最先進的2nm芯片生產線,台積電都留在了台灣,目前總共規劃建設三座2nm芯片工廠。
最后,劉德音張忠謀態度都變了。
麒麟9000s芯片出現后,台積電方面就稱獲得了許可,也在申請永久豁免權,獲得基本上沒有問題的。
在此之前,台積電已經加速向國內出貨7nm等芯片,主要以AI芯片為主。
張忠謀稱台積電等台灣芯片半導體產業鏈將會在未來二三十年失去優勢。
因為麒麟9000s芯片實現了在國內制造,這意味著國內產業鏈是整體取得了突破,隨后還將會有更先進的芯片在國內制造。
這意味著台積電想獲得更多來自國內的訂單,基本上是希望不大,尤其華為芯片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