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被查引發關注!華為與蘋果之間的競爭升級?

富士康是一家台灣代工企業,其進入中國市場之后憑借著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和中國發展制造業的政策優勢,一舉成為全球五百強企業,還拿下了大量的蘋果代工訂單。可是發展起來之后的富士康似乎逐漸開始有些「飄了」。

近期有消息傳出,有關部門針對富士康旗下企業進行了稅務稽查和用地情況。對此廈門大學的專家張文生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這是正常的依法行政,任何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都應該要配合調查。

富士康「吃飯砸鍋」

富士康的創始人郭台銘曾表示:在中國大陸建廠是給中國賞飯吃,富士康隨時可以離開中國大陸。毫無疑問,郭台銘的這番話囂張至極,并且還顛倒了富士康和中國市場之間的關系,堪稱是「吃飯砸鍋」。

富士康在中國投資建廠多年,其發展起來也是依靠中國制造業發展的紅利和政策支持,可以說是乘上了風口。如果沒有中國大陸的支持,富士康根本無法發展到如今的規模,也不可能成為蘋果公司的核心代工廠。可是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發展起來之后,非但沒有給中國本土零部件供應商帶來實質性的好處,還多次「吃飯砸鍋」。

蘋果最近幾年正在準備轉移產業鏈到印度、越南等地區,富士康作為蘋果的核心代工廠也選擇和蘋果一起轉移產能。為此富士康搬空了中國三千億的產能,并且還在印度投資400億美元修建多座工廠,蘋果則是打算在2025年之前將iPhone手機25%的產能轉移到印度。

富士康一直認為中國大陸市場離不開富士康,實際上是富士康離不開中國大陸市場的支持。富士康赴印建廠的計劃遇到了許多問題,例如印度工人素質不高、印度水電力供應和供應鏈不夠完善等問題。從印度生產的iPhone15合格率僅有50%左右就能夠看出,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富士康都需要依靠中國產能來完成訂單生產。

富士康撤離中國大陸雖然會在短期之內造成代工產業的變動,不過從長久來看,比亞迪、立訊緊密等企業都可以勝任代工,富士康如果撤離中國大陸市場只會推動中國本土代工企業的快速發展。從庫克近期訪問中國時候參觀了立訊緊密的工廠以及立訊緊密的代工數額正在迅速提高都能夠看出,立訊緊密等國內代工廠商都在迅速發展當中。

華為與蘋果之間競爭升級

目前關于富士康的調查結果尚未公開,還無法確定富士康是否涉嫌違規行為,不過讓人感到驚訝的是,蘋果和華為在供應鏈方面的競爭升級,引起了國內外的不少關注。

華為在獲得了穩定的芯片供應渠道之后,手機產能和出貨量都開始逐漸復蘇,Mate60發售之后就開始大規模出貨,對于代工廠商和供應鏈的需求也有所提升。此前富士康的創始人郭台銘就曾多次訪問華為,希望能夠拿到Mate60的代工訂單,有預測機構表示Mate60代工預計將會產生上百億美元的價值。

從華為的供應鏈不難看出,其中有大量的中國供應商,不僅包括歌爾股份這種蘋果供應鏈當中的中國企業,也有歐菲光這種曾被蘋果從供應鏈當中踢出的中國供應商。這一點引起了全球廣泛的關注,特別是從目前傳出的消息來看,進入華為供應鏈當中的中國企業都拿到了大量的訂單,正在加速生產當中。

蘋果近些年一直在將中國供應商從蘋果供應鏈當中踢出,從表面上來看蘋果給出的理由自然是產品達不到蘋果的標準。華為與這些供應商合作,并且還聯手生產出了出色的Mate60系列手機,足以說明蘋果所謂的達不到標準完全是一個借口和幌子,其本質還是因為擔心被中國斷供所以在加速撤離中國。

作為全球頂尖的高端智慧型手機廠商,蘋果和華為之間的競爭一直存在。此前因為美芯禁令和被列入到實體清單當中的緣故,華為的手機產能暴跌,出貨量和市場份額也受到了影響。正如華為余承東所說的「華為跌倒,蘋果吃飽」,華為手機出貨量下跌之后,蘋果可以說在中國市場賺走了大量的利潤。

如今華為強勢回歸,Mate60的發布就讓iPhone15下調了1000萬台的預計出貨量,足以說明華為和蘋果之間的競爭開始逐漸升級。雖然蘋果在操作系統和芯片方面有著不小的優勢,但是失去了創新能力的蘋果估計很難和麒麟芯片回歸的華為競爭。

富士康被多個部門調查并非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作為台灣企業富士康應該要為兩岸的發展做出貢獻,而不是跟著蘋果一起在中國市場上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