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遭遇雙重危機,EUV光刻機補貨、投資額提升至456億
台積電正面臨著一場雙重危機,但他們已經清晰規劃了對本土和全球芯片產業的未來發展。盡管三星宣布早于台積電開始3納米工藝的量產,但與台積電相比,其硬實力仍顯不足,因為僅有20%的良品率成為三星的「硬傷」,這一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未來至少五年,台積電仍將是全球頂尖的芯片制造商。美國將台積電請來建立工廠,以重塑本土半導體產業,但這并不等于台積電的重心會轉向美國。雖然台積電無法完全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但他們仍急需美國企業的訂單。因此,他們同意在美國建立5納米和3納米工藝的生產能力,并將總投資額從120億美元提升至400億美元。
然而,有媒體迅速揭露這只是權宜之計。實際上,台積電的重心似乎并不在美國地區。隨著60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的落地,台積電提出了更為明確的未來規劃,決定在美國追加280億美元的投資,以擴大3納米工藝的產能,年產晶圓量將突破60萬片,并將派駐超過千名的技術人員。
盡管這些數字令人印象深刻,但很多人誤以為台積電未來的重心將在美國。然而,美國彭博社揭示了真相:「台積電在美國建設的工廠只能生產過時的工藝,即使全面投產也只占總份額的2.85%。要滿足美國企業的需求,至少需要1萬億美元的投資。」
這意味著台積電在美國的工廠生產的5納米和3納米工藝并不能滿足美國企業對高端工藝的需求,仍需要依賴台灣的工廠。即使台積電在美國工廠如期投產,美國企業要想在這些產能上盈利將變得不切實際。
台積電的本土工廠發展迅速,他們已經展開全球化建廠布局,計劃在日本、德國、印度等國家建立工廠,以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這將有助于擴充本土的先進工藝產能,讓台積電有望擺脫美國的掌控。此外,台積電計劃在2025年正式投產2納米工藝,進一步加強了他們在工藝領域的領先地位,強化了他們對未來的規劃。
盡管台積電在美國建廠,但建廠成本高昂,經營成本也上升。因此,台積電仍集中精力在台灣的發展。盡管芯片規則的實施使全球合作變得困難,但台積電似乎已經找到了擺脫對美國的依賴的方法。
台積電的未來前景看似光明,而美國似乎在逐步削弱自身的競爭優勢。對于這個問題,各界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