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突破后,日本徹底輸了:數家企業潰敗,芯片出口暴跌62%!
在芯片需求降低、美芯禁令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之下,最近一段時間的全球半導體企業們可以說是「哀鴻遍野」,台積電市值蒸發770億美元,高通開始大規模裁員,三星連續三個季度凈利潤暴跌。
如今日本半導體廠商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了,日本光刻機巨頭尼康第二季度光刻機出貨僅六台,出貨量暴跌60%,凈利潤暴跌78.3%。事實上,不僅是尼康,基本上整個日本半導體產業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日本半導體出口已經下跌了62%。
華為突破,中國實現國產化替代
前不久,華為Mate60發售,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美國、日本的實驗室都在第一時間對Mate60進行了拆機檢測,檢測結果可以說是大大出乎了日本的意料。華為Mate60所使用的芯片為中國廠商生產,制程接近或是達到了7nm。這也就意味著,當日本的芯片制程還在40nm的時候,中國已經走到了7nm制程,毫無疑問讓日本備受打擊。
最讓日本無法接受的是,中國已經擁有了生產先進芯片的能力,這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中國已經建設起完整的產業鏈,甚至在半導體設備方面也有所突破,即將實現國產化替代。
此前,美國聯合日本、荷蘭簽訂三方協議,限制半導體設備的出貨。日本作為美國的核心盟友,可以說表現得十分積極。日本不僅限制了6類23種半導體設備的出貨,還主動將限制制程提升到了45nm,可以說基本上日本將半導體領域所需要的設備都進行了出口管制。
日本此舉的目的尤其是也很簡單,就是為了和中國芯爭搶市場。從去年年底開始,全球芯片市場需求就開始不斷下跌,可以說市場上對芯片的需求正在逐漸減少。可是由于美芯禁令、美國芯片補貼等緣故,各國都開始發展本國的芯片產業鏈,擔心哪一天也成為被限制的一方。
日本自然也有想要發展先進芯片產業的想法,畢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實力和影響力甚至還要強于美國,占據了全球前十半導體企業當中的九個位置。之后因為美國方面一系列的打壓,日本半導體不僅陷入發展停滯當中,還開始不斷的衰退,就連日本知名半導體企業東芝也放棄了半導體業務。
如今日本想要發展先進芯片產業,自然要看美國的臉色,因此日本在三方協議當中表現出來的積極,其實有一部分是想要討好美國,讓美國不要針對日本半導體企業。
另外一方面,全球芯片市場一共就只有那麼大,中國在發展先進芯片產業,日本也想要發展先進芯片產業,那麼如果日本不打壓中國芯,那麼日本發展先進半導體的壓力也就高了很多。
讓日本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日本信心滿滿的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卻基本上沒有對中國芯的發展造成什麼影響,甚至還推動了國內廠商加強研發,向著國產化替代的目標不斷前行。如今在光刻機、蝕刻機、晶圓檢測設備、離子注入機等多個半導體設備領域,中國廠商的技術都達到了28nm制程左右,基本上可以滿足國內大多數需求了。
日本芯片產業暴雷
雖然日本如今的半導體產業水平不如巔峰時期,可是在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等領域日本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并且日本本身也有不少的半導體企業,每年出貨的芯片和其他半導體產品數量都不小。
可實際上,日本半導體產業如今的日子可以說是越來越難過了。從日本半導體設備廠商公布的數據來看,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日本設備廠商的營收、銷售額、凈利潤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暴跌,其中包括尼康、佳能、東京電子等日本頂尖半導體企業。
不僅如此,日本的芯片出貨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根據日本公布的相關數據來看,今年日本半導體出口降低62%。中國這個日本一直以來的最大客戶也開始減少日本半導體產品的進口。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目前已經取消了760億美元的半導體材料、芯片、設備進口。毫無疑問,失去了中國這個主要客戶之后,日本的芯片產業受到了嚴重影響,如果非要說日本半導體有什麼好消息,那麼恐怕就是日本在先進制程芯片方面的技術研發還算不錯,台積電也有和日本一起研發2nm制程的想法。
日本本土芯片需求較小,可以說對于國際市場的依賴十分之高,而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國,可以說日本在三方協議方面惹惱了中國市場,自然沒有什麼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