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iPhone15的殘酷真相:核心是美韓日,中國廠商占2%,不值錢
近日,知名分析機構 TechInsights對蘋果的iPhone15 Pro系列兩款手機進行了拆解,分析蘋果的供應鏈,以及相關元件的BOM價值,從而得出蘋果的BOM成本、利潤等。
同時還提供了蘋果iPhone15 Pro Max的BOM物料清單,其中展示了核心部件的型號,供應商等。
如下圖所示,這是iPhone15 Pro Max的物料清單,可以看到其中主要的核心元件,比如CPU、NAND閃存、射頻、5G基帶芯片,電池、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等等元件的型號、供應商。
而從這個物料清單,不知道大家看出什麼來沒有,我倒是看出一個殘酷的真相了,那就是蘋果的核心元件,全部是美、日、韓廠商,沒有中國廠商什麼事情。
上面的所有芯片,基本上都是美國、日本、韓國廠商提供的,比如A17芯片是蘋果自己的,基帶芯片、前端基本上都是高通的,閃存等是東芝、鎧俠的,屏幕是三星的。
而電池管理芯片這一塊,主要是蘋果、STM,博通等廠商的,還有DSP、DC芯片、FaceID、NFC、安全控制器、WIFI、藍牙等等,都與中國廠商無關,中國廠商唯一上榜的,似乎只有欣旺達的電池。
而日本媒體,則還根據這些元件,分析了一下不同國家供應鏈的價值占比情況,其中美系零部件占比約33%,排第一;韓國占比為29%,排第二;日系占比10%,排第三,台灣占比9%;中國大陸僅占2%。
事實上,我們知道,蘋果的供應鏈中,中國廠商最多,今年蘋果公布的Top供應鏈一共是186家,其中 中國廠商(含台灣)依然高達94家,占蘋果前186家供應商的50.5%。
其中中國大陸有49家,占蘋果所有供應鏈的26.3%,論數量占比,中國大陸依然是排全球第一,中國所有廠商更是超過半數了,已經是有著非常大的優勢了。
但是,從這個BOM清單可以看出來,核心供應商,中國廠商一家都沒有,核心全部是美、日、韓,再加上歐洲,中國大陸廠商處于價值鏈的最低端,僅占2%。
所以,說起蘋果是中國制造,說起果鏈中中國供應鏈最多,就開始驕傲的人,可以醒醒了,中國供應鏈對蘋果而言,根本就不是核心,而非核心隨時可以被替代,沒有價值的,只是蘋果看著用起來便宜,性價比高,而這些供應鏈賺的也只是辛苦錢,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