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賭輸」了?iPhone15銷量是Mate60的7倍,庫克笑了
今年8月底華為低調上線了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自從上線以來,就倍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以至于有「花粉」通宵排隊,只為從一眾買主手中搶到一部Mate 60手機,各網上商城更是一度缺貨,很多消費者緊張地等待著華為的補貨。
作為華為最新發布的旗艦手機,華為Mate 60手機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瘋搶,除了愛國情懷的因素外,這款華為新機也有不少獨到之處,采用了純國產的5G芯片麒麟9000S,更加優異的自研影像X-image,全球暢通的衛星通信技術,抗摔耐磨的崑崙玻璃,種種新科技的加持,另這款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即便是面對隨后發布的iPhone 15系列手機,也絲毫不落下風。
當然,外界對這款華為時隔三年推出的5G旗艦手機也是十分好奇,尤其是其搭載的麒麟9000S芯片,更是令美國等西方國家大為震驚。畢竟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居然真的憑自己的一己之力,打破了美國人的層層封鎖,以至于歐美多國的拆機檢測都沒能搞清楚這款芯片的代工渠道和制程技術。
先進5G芯片的回歸,以及自研鴻蒙系統的加持,華為已然讓國內高端手機市場重新洗牌,更是令隨后發布的蘋果iPhone 15系列手機黯然失色。
蘋果新機口碑「崩盤」,詬病纏身
今年9月底,蘋果依照慣例發布其2023年度新版旗艦手機iPhone 15系列,可就在果粉們在萬眾期待地拿到新手機之后,iPhone 15帶來的使用體驗,卻令人大感失望。
首先當然就是蘋果一直以來都被吐槽的性價比,作為全球最能賺錢的公司,蘋果在iPhone這一電子單品的溢價空間依然時一如既往的高,而且,售價高企也就算了,如今的iPhone早已經沒有了此前的創新勢頭,平平無奇的配置,小打小鬧的外觀修改,已經無法另更多的消費者心甘情愿掏錢買單。
其次,今年的iPhone 15系列手機的做工,也令一眾不幸「中招」的消費者大為不滿。據悉,由于果鏈外遷的緣故,有為數不少的國行版iPhone是在印度生產組裝的,而印度工廠的流程和品控管理尚未成熟,這導致很多印度產iPhone出現了如鏡頭進灰、邊框掉漆等質量問題。很多購置iPhone 15基本款手機的消費者,就如同盲盒玩家一般,生怕「抽中」印度iPhone,畢竟,誰也不想花那麼多錢,買到有缺陷的產品。
另外,近年來iPhone的創新實在是乏善可陳,以至于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女兒都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近年的iPhone手機,只不過是在玩鏡頭旋轉的把戲,核心功能的創新,幾近于無。如今安卓手機已經逐步普及的折疊屏、潛望式攝像頭、屏下指紋解鎖等技術,卻完全沒有在蘋果手機上出現,更不用說如今華為Mate 60推出的全球衛星通話技術了。
也正因為今年iPhone 15在性價比、創新以及品質方面的不盡人意,很多網友戲稱:遭受制裁的好像不是華為,而是蘋果。誠然,創新力淡化的同時,蘋果亦離中國制造愈來愈遠,這些當初托舉蘋果得以崛起的基礎已經逐漸淡化,蘋果當初科創弄潮兒的身影,也已經越來越模糊不清。
蘋果銷量依舊,iPhone 15已是Mate 60 7倍
然而,即便今年的iPhone 15存著這樣或那樣的詬病與不足,但是鑒于iPhone自喬布斯時代就已經建立的強大品牌號召力,以及蘋果iOS系統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流暢使用體驗,iPhone新手機的發布,依然引發了一眾「果粉」的搶購風潮。
據悉,今年8月底開售的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在前三天時間內,Pro版本的銷量已經突破了80萬台,因為市面上供不應求的局面,華為向供應鏈廠商又提交了約1500萬台的加單,所謂外界預計,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的總體銷量,保守估計應該在2000萬左右。
相比之下,蘋果的iPhone 15系列在9月下旬正式發售,盡管遭遇斷崖式的口碑「崩盤」,卻依然受到很多消費者的狂熱追捧,以至于這款亮點不多的蘋果手機,預約量反而創下了歷代iPhone的歷史記錄。
而結合國內某知名電商平台的數據,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的用戶評論反饋為27000+,對應反饋的台數是27000台。而iPhone 15在售的4款機型,網站總評論數量為190000+,反饋售出數量為190000台,相當于華為Mate 60系列數量的7倍多。
估計庫克看到這樣的數據都要笑了,即便全網都在罵蘋果沒有創新、沒有性價比,很多人嘴里喊著不買蘋果手機,支持華為,可是嘴上這麼說,他們卻依然買了蘋果的iPhone,以至于iPhone在短時間內就被搶購一空。
當然,相較于蘋果,華為因為在種種的限制下,海外市場幾近停擺,供應體系也基本上都集中在國內。而蘋果因為依托全球供應體系,沒有產能的擔憂,而且在海外其他市場,iPhone并沒有華為這樣強勁的對手,三星或可一戰,但也只能依靠「機海戰術」。
所以在短期內,在華為「去美化」的背景下,國產供應鏈還需要一定時間去磨合與完善,同時,其鴻蒙系統生態體系的完善,亦需要相當的時日,相信假以時日,華為在軟硬件等方面都能達到與蘋果一樣的完善度,屆時的華為,必然可以在銷量上,徹底超越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