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猝不及防,華為替代效應開始顯現!外媒:風向突變了
蘋果供應鏈覆蓋全球,尤其是在中國組建了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尋找上百家國產供應商合作。因為蘋果利潤非常高,供應商們都希望進入果鏈分一杯羹,也難免會受到蘋果的牽制。
蘋果說什麼就是什麼,動不動就能踢出果鏈,供應商們有苦難言。可是情況發生變化,華為Mate60系列開售后,替代效應開始顯現,國產廠商多了一個選擇,華為新機將促進產業升級。庫克猝不及防,外媒:風向突變了。
果鏈的影響力
蘋果與全球各地的供應商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涵蓋了硬件、零部件、材料等各個方面。這些供應商包括富士康、三星、英特爾、高通等大型公司以及眾多中小型供應商。
蘋果的供應商網絡龐大而復雜,為其提供了穩定的供應鏈和靈活的生產能力。國內外的供應商為蘋果iPhone、Mac、iPad等消費電子產品提供零部件和代工服務,能夠進入果鏈的公司,無一不是業內翹楚。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供應商以進入果鏈為榮,這不僅是實力的認證,也是趕超同行的好機會。
由此可見果鏈的影響力有多麼巨大,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蘋果掌控供應鏈核心話語權,同時選擇兩到三家供應商合作,讓他們之間相互競爭。誰能提供更優惠的價格,蘋果就和誰合作。
蘋果既獲得了更優惠的價格,也充分掌握議價的權利,反倒是供應商處于被動的局面。一旦滿足不了蘋果的需求,隨時都有可能被踢出果鏈。
央視呼吁過要減輕蘋果依賴癥。蘋果既然能尋找多家供應商同時合作,供應商也能效仿蘋果的做法,找尋類似的客戶合作。之前智慧型手機行業被蘋果獨占鰲頭,能比肩蘋果供應鏈的品牌屈指可數,不過現在供應商有了新的選擇,也就是華為。
華為替代果鏈,促進產業升級
華為在8月底開售Mate60Pro手機,普通人只看到華為將一款智慧型手機推送上市,而供應鏈人士看到的就是這款手機帶來巨大的商業前景和產業升級機會。
日本實驗室組織對Mate60Pro進行拆解,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使用一顆美國芯片。業內也曝光Mate60Pro的國產化率達到了90%,就連最核心的麒麟9000S芯片也是在大陸生產。
這樣的手機產品,對國產供應鏈來說無疑是一個王炸,多年來依附果鏈生產的國產供應商們終于要迎來春天了。
有一些供應商人士透露,原本公司已經打算裁員了,可是在華為開售Mate60系列手機之后,公司承接到大量的訂單,又開始重新招人了。
這樣的情景發生在國內很多供應商身上,他們順利進入華為供應鏈,為華為新機提供零部件,哪怕是再小的零部件產品,也能受益匪淺。
據悉,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華為對Mate60Pro加單了1500萬台到1700萬台。這麼多訂單的背后,將形成百億規模的供應鏈市場。
華為替代效應開始顯現,由華為供應鏈替代蘋果供應鏈,促進國內產業升級,涵蓋智慧型手機的邊框、雷達、射頻、屏幕、內存等等行業,都會因Mate60系列的熱銷而充滿活力。
庫克猝不及防
在華為Mate60系列登場之前,國內供應鏈基本上是被蘋果盤活的。尤其是蘋果發布了iPhone15系列,富士康,立訊精密等一眾供應商都能跟著喝湯吃肉。
可問題是蘋果向來三心二意,動不動就要更換供應商合作,還要在印度加碼投資,復制中國市場成功的經驗。若印度制造業崛起,蘋果大機率會將更多的iPhone產能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印度,到時候國內供應商們將失去不少商業機會,想要拿下大額訂單賺大錢就沒那麼容易了。
但是不用著急,這一切都會因華為Mate60系列的熱銷而改變,華為新機的熱度大家都看在眼里,自從開售以來就一直供不應求,線上線下都是搶購的消費者。
有這樣一款提振市場活力的產品在,國產供應商們再也不用看蘋果的臉色,也不用擠破腦袋進入果鏈,只要做好產品質量,就很有可能在華為供應鏈中受益。
庫克猝不及防,辛辛苦苦建立的供應鏈要重新洗牌了,外媒表示:風向突變了,這次不是蘋果選擇供應商合作,而是供應商選擇是否與蘋果合作。
蘋果還在加碼投資印度市場,在印度同步首發iPhone15,為開拓印度消費市場,蘋果也在印度開設了兩家官方零售店。種種來看,蘋果是準備在印度大干一場。
在這個過程中,蘋果很可能要求國內供應商一同到印度投資,這不僅增加了成本,供應商也要承擔印度惡劣營商環境帶來的風險。若不去印度投資,則難保不會失去蘋果訂單。
如今蘋果再也無法居高臨下,趾高氣昂的指揮供應商行事了。有華為Mate60系列的熱銷,中國消費電子產業會越來越好。
同意的請點贊,歡迎轉發,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