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替代的大陸著急了?工廠大量遷移,美媒:美歐日無法放棄依賴!
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是否無法被替代?
這個論題在我們自己眼中自然是正面不可替代,但是在不少外媒的口中,這個市場地位是可以被替代的,尤其是現在不少的工廠都在大量的遷移到印度、墨西哥以及越南等地。尤其是印度媒體,他們早就認為印度制造可以替代中國制造了。
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美媒認為被替代的大陸市場已經開始著急了,并且試圖尋求工廠大量的轉移到內陸地區。以此來鞏固我們世界工廠的市場地位,繼續深化我們在全球領域中的話語主導權。
說不著急是假的,現在我們潛在的競爭對手非常多,并且在這個背后美國和其盟友們還在通過其他的激勵措施,說服眾多的企業放棄大陸的供應鏈,并尋求替代者。在這種外界的因素影響下,對于我們而言有一定的沖擊力。想要杜絕未來被替代的局面,以及降低沖擊的影響,那麼我們就需要推出一定的計劃,如轉移工廠到內陸地區,繼續保障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美媒說我們著急了也不是完全錯誤的言論。 當然了,美媒也很清楚,就算現在都在加速替代中國供應鏈的步伐,美、歐日也無法放棄對大陸供應的依賴。
美國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漢森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都將成為全球制造業的主要參與者。而就是因為中國的產能太大了,所以導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美、歐日等多國都需要依賴中國的供應鏈。
漢森的言論并非夸大,據CEIC的調查數據顯示, 截止今年8月份之前的12個月中,中國中西部的15個省份的出口數據高達6300億美元,遠遠超過了同期的印度、墨西哥以及越南。這說明,在大量工廠遷移的背景下,內陸地區的出口增速并沒有受到影響,依舊快于正準備替代我們市場地位的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沿海地區所建立起來的制造業中心,依舊是全球制造業的主要基地。也就是說,我們的制造規模還在進一步的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想要撼動我們的地位,在短時間內是難以實現的,只有繼續依賴我們的供應。
除此之外,中國制造的質量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關鍵。前段時間, 印度的工人在iPhone產品質量備受質疑的時候,曾表過態,如果他們可以和大陸工人一樣的薪資,那麼他們也能造出同等質量的產品。換而言之,印度制造的質量遠不如大陸制造。
可能在這個時候就有人問了,這樣我們就少了一個人力成本低廉的優勢,在不能削減總體成本的情況下,我們的制造產能或許要被外界所替代。可就個人認為,我們在很多產品的制造領域中都一直處于一個主導地位,訂單量的充足完全可以讓我們在平均薪資上漲的時候,也能削減總體的成本,繼續保持我們大陸市場上價格的優勢。
那麼無論是從價格還是質量,以及規模上,越南、墨西哥和印度等想要替代大陸的供應鏈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或許也是美媒如此清晰的認知:他們在短時間內無法替代我們。 對此,你們是如何看待這個事情的呢?歡迎對此進行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