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鬧出幺蛾子,指控中企非法轉移資金,外媒:一手好牌打稀爛
龐大的印度消費市場吸引很多外企進入,小米在2014年就參與印度市場布局,小米創始人雷軍更是獲得印度總理莫迪的親自接見,可見印度對小米的入駐有多麼重視。
小米也順順利利發展了十年,讓小米沒想到的是,印度過河拆橋,一舉沒收了小米在印度48億元的資產。事情還沒有結束,印度又鬧出幺蛾子,指控中企非法轉移資金,外媒:一手好牌打稀爛。
印度頻繁鬧出幺蛾子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人口大國,而且印度人口急劇增長,超越中國人口數量只是時間問題。有這樣的人口基數在,印度的制造業勞動力非常豐富,消費市場潛力也十分巨大。
大部分的外企都想瓜分這塊市場蛋糕,中企也不例外。小米、vivo、OPPO等中國手機品牌紛紛進入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且獲得了不菲的成績。
小米和vivo是印度最大的手機品牌,占據半壁江山,由于小米的生產線布局在印度,實現本土自產自銷,為印度人口就業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小米也順利賺取了印度市場的營收。
印度眼看小米賺來的錢有一部分回轉到總部,以及用于支付境外主體的專利費,于是印度動起了歪心思,以違反《外匯管理法》沒收了小米在印度價值48億人民幣的資產。小米申訴失敗,這筆錢基本要不回來了。
小米一再強調合規經營,遵紀守法,怎奈印度自圓其說,睜眼說瞎話,盯上了小米就不會輕易放過。何止沒收資產,印度又鬧出幺蛾子,這次是指控小米,vivo等中企非法轉移資產。
據印度10月6日傳來的消息顯示,印度警方指控小米,vivo幫助一家被調查的新聞網站NewsClick非法轉移資金。印度警方還指控小米,vivo等中企在印度成立數千家空殼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方面并沒有給出相關確切的證據,也沒有說明消息是從何而來,更像是為了鬧出幺蛾子,好從中獲利特意編造的理由。
小米加碼印度市場
印度接二連三鬧出幺蛾子,不只是針對中企,其它國家的企業也在印度遭受過處罰。
比如在2018年,印度反壟斷監管機構對谷歌處以135億盧比的罰款,指控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在2019年,印度反壟斷監管機構對微軟處以5.1億盧比的罰款,指控其違反反壟斷法規。
還有亞馬遜、三星、可口可樂等等能夠想到的國際巨頭,基本都在印度受挫。
有人調侃:「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不是沒有原因的,這一點小米深有體會。足足48億元的資產,相當于在印度十年的凈利潤,幾乎一夜之間回到原點。
可即便如此,小米依然在加碼印度市場。據悉,小米正在與印度當地的合同制造商Dixon合作,通過Dixon旗下的工廠幫助小米生產手機相關零部件,提高在印度的產能。
小米并沒有因為印度沒收資產的行為而退出印度市場,反而加大布局力度,想要把失去的都奪回來。其實想想就能明白,小米在印度布局了十年,未來的前景非常廣闊,怎麼可能輕易離開。
與Dixon合作對小米來說是一個積極的舉措,因為印度是一個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增加當地的制造能力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并提高產品供應的靈活性。此舉還有助于小米應對可能出現的供應鏈問題,特別是在全球供應鏈受到影響的情況下。
通過與當地合作伙伴合作,小米能夠更好地適應印度市場,并進一步鞏固其在該地區的地位。
外媒:一手好牌打稀爛
道理大家有明白,小米有不能離開的理由,可還是有人感到不解,相比于印度變幻莫測,惡劣的營商環境,及時止損,撤離市場才是合理的選擇。
只能說印度遲早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現在還能奪取外企的利益,為本土企業實施保護,長此以往大家都不到印度做生意了,那印度想要的制造業崛起希望就會徹底破滅。
印度總理莫迪設定了一個目標,要超越日本,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突破口就在制造業,蘋果不斷加碼印度投資,小米也擴大印度本土供應商合作,眾多外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進入印度市場,想著有錢大家一起賺,結果印度只顧著自己的利益。
外媒表示:一手好牌打稀爛,印度明明有豐富的勞動力人口,可以充分發揮出人口紅利,可如果賺來的錢不能被帶走,被強行留在印度投資市場,或者被印度以罰款,沒收資產的方式扣留,就算印度有再廣闊的市場前景,遲早有一天也會失道寡助。
到時候印度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供應鏈體系有可能徹底崩潰,過去十年的努力,維護的「正當」形象也會徹底破滅,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更是天方夜譚。
同意的請點贊,歡迎轉發,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