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遺憾,國產5G芯片為14納米,先進工藝還需等待

0111外媒報道指目前廣受關注的某國產5G芯片8000S被日本 東京電子研究機構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拆解檢測后,認為這并非7納米工藝,而是14納米工藝,與此前推測的7納米工藝存在差異。

不過日本分析機構也相當震驚,以14納米工藝生產出媲美7納米工藝的芯片,這已是巨大的進步,這意味著這家中國芯片企業還是擁有自己獨特的技術,而將14納米工藝提升到接近7納米的性能。

提升落后工藝的性能為全球芯片行業的重要技術方向,全球芯片行業推動的chiplet技術、台積電的3D WOW封裝技術,中國芯片行業的小芯片、芯片堆疊技術等都是為了提升落后工藝的性能。

全球芯片行業努力以其他技術提升落后工藝的性能,在于當下的芯片制造工藝研發難度越來越大、先進工藝的成本也越來越昂貴,台積電的3納米工藝生產的A17處理區性能僅提升了10%就突顯出芯片制造工藝的性能提升相當有限,花費巨額資金取得的性能卻未能達到預期,以致于高通可能放棄3納米工藝,而繼續采用成本更低的4納米工藝。

另一方面台積電以3D WOW封裝技術為英國生產的一顆AI芯片,采用7納米工藝生產卻能達到相當于5納米工藝的性能,成本相當低廉,讓全球芯片行業看到了采用芯片封裝技術提升性能的可行性,而如今中國芯片能將14納米工藝芯片性能提升至7納米凸顯出中國依靠現有的芯片工藝也取得了芯片性能的提升的途徑。

相比起海外的chiplet芯片技術,中國這家科技企業研發的芯片技術更有優勝之處,那就是它在將14納米工藝芯片大幅提升性能之下,而功耗卻能控制在較低的水平,滿足了手機這類精巧產品對于功耗控制的要求,這更凸顯出中國在芯片技術方面的重大進步。

達到7納米工藝性能,將能滿足中國九成的芯片需求,業界人士指出中國芯片此前已大規模量產的28納米工藝就能滿足國內七成的芯片需求,如果能達到7納米更能滿足九成的芯片需求,而這家中國芯片企業做到了。

尤其是它研發的芯片技術在嚴格控制功耗的情況下也能取得接近7納米工藝的性能,這意味著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諸如PC、伺服器芯片等可以接受更高的功耗,如此也就意味著將這些技術用于生產PC處理器和伺服器芯片的性能可望達到5納米,進而全面擺脫對海外芯片的依賴,形成自己的芯片技術體系。

正是由于這枚相當于7納米工藝芯片的獨特意義,海外芯片行業相當緊張,擔憂中國進一步提升國產芯片替代,減少進口芯片,全球芯片行業的供給過剩將會更加嚴重,畢竟中國采購了全球近七成的芯片。

為此美國芯片已紛紛計劃進一步降價,以價格優勢吸引中國企業,這與此前它們不斷提價還限制芯片供應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證明了中國芯片自主研發的重要性,只要我們能實現從0到1的突破,海外芯片的態度就會迅速放棄傲慢的態度,不僅大量供貨,還會大幅降價促銷,這將激勵中國芯片持續推進自主研發,加速技術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