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型重机枪各有优势,解放军威力更胜一筹,能否力压美军火力
此外,由于口径降低,后坐力减少,该机枪的射速比12.7毫米口径重机枪要高了很多,有极强的火力压制能力。
美军对这款机枪,取代自己已经用了快一百年的老干妈M2HB型12.7毫米大口径机枪有很大信心。
而美国人丢下的12.7毫米机枪,又被中国给捡起来了。QJZ-171,口径12.7mm,发射12.7x108mm大口径子弹。当然,口径虽然依旧很大,但是轻量化工作还是要做的。QJZ171在许多部件上大量采用新材料,在保证射击精度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武器整体重量,以提高机枪班组的机动能力。
89式重机枪已经是世界上最轻的重机枪了,QJZ-171的重量在89式之上又减了30%的重量。达到了18公斤。这款机枪的射程也在1.5公里左右,必要的时候甚至能攻击2公里左右的目标,但是威力比美国机枪更大。完美继承了12.7毫米口径子弹,可以把人和人的掩体一起送到天上的精髓。
如果说排除掉所有的战场干扰因素,单纯让这两款机枪中门对狙,效果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美国方面的机枪重量更轻,毕竟大口径机枪再怎么轻量化也是大口径,面对中口径的时候再加上速度上先天性处于劣势。所以美国机枪会率先完成组装工作,并对中国机枪进行火力压制,高射速可以轻易压制掉我军的机枪小组。
当然,如果双方从跑步进入机枪阵地开始计算,那我军占了五百米左右的便宜,可以更早开始进行机枪的组装和架设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机枪小组就完了。我国的QJZ-171使用的12.7毫米穿甲爆炸燃烧弹集穿甲、爆炸、燃烧于一身,弹头撞击目标后会爆炸成不少于18片破片,就是一枪打歪了,也能把对方的整个机枪小组带着阵地一起炸上天。
美国重机枪射速快,压制力高,中国重机枪威力大,毁伤性能好,这两条发展路子,不说是背道而驰,也得说式刚好相反。到底谁的设计才是正确的呢?
这里我们就得提一下中美两国面临的战争形势,到底有什么不同了。
所谓的武器,是在战场上可以帮助我方士兵高效作战消灭敌人的工具。所以适合自身战场环境的武器,才是最佳的武器。
所以这里,我们带上中美两国的军队体系,和最有可能面临的战场环境再对比一次。
美国人开发这款武器的初衷,主要来自于中东战场上士兵的装备试用反馈。美军在巷战重面对的对手,经常是脚架都不立起来,抱着就开打的PKM轻机枪。在这种环境下,越野车的车顶机枪由于仰角有限,很难对周围高楼上的轻机枪手进行火力压制。所以在后续战斗中,美军改为班组手持重机枪步行在街头作战。即便如此,机枪重量大和组装时间长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美军现在装备的西格绍尔.338,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出现的。三人小组即可轻松携带并进行组装,而且得益于射程的提升,该机枪在野战环境下也能又较好的使用效果。
而中国的机枪后续型号发展,主要都是基于越南自卫反击战重得来的经验。
在山区林地野外进行作战的时候,如果遇上视野遮蔽物多的环境,武器如果穿深不够,威力不够,无法打穿掩体和遮蔽物,很难起到杀伤效果。当时我军大多使用高射机枪或者机炮平射对付敌军,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我军在设计和开发重机枪的时候,重量什么都可以再说,但武器威力坚决不能下降。甚至QJZ-171在对付装甲目标的时候,在800米内可穿透10毫米的钢板。
虽然QJZ-171在大口径机枪里面重量是最轻的,但毕竟还是重机枪,重量是个难题,不过随着我军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该武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要应用在武装载具上面的。比如山猫全地形车,猛士装甲车等等。
由此可见,美国的这一改动,是建立在城市战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的机枪发展则是一直走的野战的路子,双方面临的战场环境不同。如果中美双方真的正面硬碰硬,美国方面是进攻方,我国是防御方,我们肯定是不可能把美国人放进中国的城市里面消灭。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美国人新型机枪轻量化的优势是用不上的。所以本虎觉得,美国人搞出来的这款西格绍尔MG338机枪,最大的作用也就是抢了通用机枪在武器库里面的生态位,反而丢掉了属于重机枪自己大威力的优势。或许在治安战中是一把好手,配合先进瞄具能做到首轮射击80%的命中率,但是在面对机械化装甲兵团的时候,8.6毫米口径破不了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