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台海,全球损失2万亿美元?台湾为美国而战,北约想吓阻大陆

封锁台海,全球蒸发2万亿美元

2023年,蔡英文当局通过了最新的兵役政策,将原先的“4个月役男”的服役时间,恢复到原先的1年。同期,美国通过最新的《国防授权法》,加大对台军援力度,每年将提供约2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和20亿美元低息贷款,以构建所谓的“防卫能力”。

对于这种现状,我军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应,不仅于东海、太平洋、南海三个方向举行演习。在12月31日的时候,我军机更是越过了所谓的“台海中线”,进入距台本岛北部湾44公里的空域,一时间,台湾海峡,可以说是战云密布。

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一些所谓的专家智库出来指指点点。

美国的“荣鼎智库”认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关乎全球经济命脉,一旦台湾遭到封锁,全球将蒙受2万亿美元规模的重大经济损失,没有国家能够幸免,而且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多方面的,首先,台湾是世界第16大经济体,全球市场上92%的逻辑芯片和近三分之一的关键芯片,以及35%的汽车微处理器和70%的智能手机芯片组,全都放在台湾生产,每年可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达1.6万亿美元,同时,还有配套的保险、运输、仓储等第三产业,单就台湾本岛来讲,就极有可能引发失业潮,更别提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海啸”。

其次,就是大陆公司的对外贸易寒冬。如果台湾被封锁,美国势必会效仿俄乌冲突的做法,对华“强行脱钩”,同时推出一些歧视性法案来限制交易,这将直接影响到进出口。另一方面,现如今的国家间贸易往来,需要银行每年给出6至8万亿美元作为“担保”,来协调贸易活动,如果因为一些军事冒险行为影响到了市场信心,那么这种融资规模就会大幅下降,200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因为这个直接就砍掉了五分之一的贸易往来。

总的来说,这个美国智库认为,封锁台湾,全球经济离完蛋也就不远了。这个理论乍看之下还挺有道理,但就和我经常说的一样,这美国人嘴炮,禁不起推敲。

加紧军备扩充,台湾要为美国而战?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今年台防务部门的《兵役法》改革,拨款了4151亿新台币,占GDP2.4%的年度防务预算,以及追加的“无人机装备”,这都是实打实的行动。

但岛内也有不同声音,台湾工党名义主席王义雄在台湾媒体《中国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给出了“台湾是否要为美国而战?”的灵魂拷问。

他表示,现在的台湾地区,正在按照美国设定好的路线,向战争的边缘走去。而台湾地区的领导人,也是玩火自焚尚不自知,没有想着如何去“避战”,而是厉兵秣马准备“一战”,如果再这么下去,那么台湾最终将难免一战,这绝非危言耸听。

而且我们都知道,美国扶植台湾蔡英文当局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地缘政治地位。台湾岛位于美国“第一岛链”的最前沿,和平时期,能够扼守解放军进出西太平洋的南大门,战时能阻挡兵力投送,具有天然的战略意义,相当于大陆的“阿喀琉斯之踵”。而在现如今,又恰好是中美竞争的关键时刻,台湾地区在美国眼中的价值,还在不断增长。

所以在这几年,美国加大了干涉的力度,不仅要求台军承担更多的“防务压力”,强迫台当局购买昂贵的武器装备,还在台湾的执政结构中插入棋子,派遣作为的“非军事人员”进驻到经济、军事、资安等要害部门,要把台湾打造成美国的“准殖民地”。

在文章最后,王义雄发出警告,如果蔡当局还不思悔改,那么台湾地区一定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变成“赤焰战场”。

重磅级人物窜访台湾,北约想吓阻中国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山雨欲来风满楼,在美国大打台湾牌的大背景下,又有一位重磅级人物窜访台湾。根据多家媒体的消息称,丹麦前首相,北约前秘书长拉斯穆森在1月3日的时候抵达台湾,并同死硬独派分子赖清德、蔡英文等人会面。

在会谈中,拉斯穆德表示:未来的世界将是美国领导的阵营和中国阵营的对抗,有许多国家和大企业都认清现实,与中国合作是“行不通”的。俄乌战争更是打醒了欧洲,开始思考剥离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内,世界主要的“民主国家”,对于中俄的看法都过于天真,现在是时候作出改变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至于北约与台湾地区的合作,他认为可以聚焦于三个领域,分别是网络安全、军事训练以及高科技军事运用,同时也可以加大情报的互通往来,合作开发先进武器。

而在提及地区局势的时候,拉斯穆森认为,北约应该将对台战略从现在的“模糊”改成“清晰”,一方面通过售台武器提高防卫能力,另一方面要向大陆释放“吓阻信号”,让他们在行动前“三思”。同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中,美国依旧要“挑大梁”,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也要坐“冷板凳”。

至于具体如何执行,拉斯穆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经济版”北约第五条。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约的集体防御政策,主要就依赖于这个北约第五条,意思就是成员国遭到攻击,其他盟友不得坐视不理,而这个所谓的经济版,就是把军事行动换成了“全面经济制裁”。